目前分類:散文筆記 (109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很多人知道,二十可以寫做廿,讀念;三十可以寫做卅,讀薩,民國史上曾經發生所謂的五卅慘案。但你可能不知道,四十也可以寫做卌,讀細--要留意的是,這個字可不是冊。

據文字學者考據,至少在戰國時期,一般人都知道廿卅卌不是單字而是合文,分別讀成二十、三十和四十。合文是一種合體字,把兩個或以上的漢字濃縮成一個漢字書寫單位的形式,在甲骨文中應用相當普遍。

文章標籤

李師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萬戶是西方捏造的一個中國人。一般中國人大概都沒聽過這個名字,但在歐美人的認知裡,萬戶是全世界最早嘗試藉助火箭升空的人,甚至在月球上有一個隕石坑即以中國火箭人萬戶命名。

中國人沒聽過萬戶這個名字其實情有可原,因為在中國的歷史和文獻中,從來沒找到過萬戶的相關記載。在傳說(嚴格點講,應該說是西方的傳說)中,萬戶是明朝官吏(或官名),曾嘗試用中國的煙花技術當動力,試圖把自己推向太空。

文章標籤

李師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記得有個「腦筋急轉彎」的問題:為什麼佛教宗師、寺院和信眾,主要集中在北半球?答案是:因為南無阿彌陀佛。

這是把「南無」兩個字,直接按漢字字意做了解讀。其實南無是個翻譯名詞,而且是音譯。南無對應的梵語是ṇamō,應該讀成拿模。

文章標籤

李師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鴻蒙即混沌,世界太元之初,已有鴻蒙,即將盤古開天地。鴻蒙是指在盤古之前,天地還是一片混沌的世界,亦即在創世紀之前的世界。鴻蒙也有大氣磅礴之意。
 

李師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很多人喜歡用十二金釵形容成群的麗人,但很少有人想過,中國人其實很少用十二來形

容多數。事實上,十二金釵一詞來自一個玩笑,大詩人白居易開的玩笑。

文章標籤

李師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諸葛亮首次出師伐魏時,以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大軍一事流傳很廣,《三國演義》中有詩讚曰:
 
文章標籤

李師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000b2f576a4014e3b2160f.jpg

201411010911china2.jpg

文章標籤

李師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Nov 12 Mon 2018 22:09
  • 智囊

從識得智囊這個詞起,就知道它是用來形容足智多謀的人。一直以來都以為,智囊是在形容有人滿是智慧,就像裝在囊裡取之不竭,從沒想到它還有別的意思。

智囊一詞最早出自《史記·樗里子甘茂列傳》:樗里子滑稽多智,秦人號曰智囊。看過連續劇《大秦王朝》或《羋月傳》的人都知道,樗里疾是戰國時代著名的軍事家及政治

文章標籤

李師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中國在2018年發表《北極政策白皮書》,宣示了進軍北極的目標和原則。書中除了說明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政策主張外,還強調要創建冰上絲路,藉以聯繫南邊的一帶一路。

環境變化正在使北極圈的地緣政治發生改變。極地氣溫升高至40年來的最高點,除了帶來系列複雜的生態變化外,也使原本受冰川阻隔的航運線路得以開通,並為一些北極圈國家帶來發展礦業與農業的機遇。

文章標籤

李師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中國國土廣袤,常有大片荒地乏人開發,尤以邊地為然,因此歷朝歷代總會想方設法移民充實邊地。但邊地有了大量移民和駐軍後,糧食供應會成為新問題。要經常性把大批糧食運到邊關非但所費不貲,也不是件容易事。

明朝解決這個問題用的是開中法。開中法就是鼓勵商人運糧到邊塞,藉以換取鹽引,就是販售食鹽的資格。開中法沿襲自宋﹑元兩朝﹐但明朝多用於邊地﹐以吸引商人運糧到邊防要地﹐充實邊境的軍糧儲備。

文章標籤

李師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Sep 13 Thu 2018 18:57
  • 行書

行書分行楷和行草兩類,是漢字書法中一種手寫字體風格。唐朝張懷瓘《書斷》中說,行書者後漢潁川劉德昇所作也,即正書之小偽,務從簡易,相間流行,故謂之行書。清朝宋曹說:謂行者即真書之少縱略,後簡易相間而行,如行雲流水,穠纖間出,非真非草,離方遁圓,乃楷隸之捷也

劉德昇是東漢桓靈二帝時的著名書法家。《書斷》中說,他所創的行書,雖以草創,亦豐妍美,風流婉約,獨步當時

文章標籤

李師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戰國後期,秦國越來越強大。各諸侯國貴族王公為了對付秦國的力量,挽救本國危亡,紛紛網羅人才。他們禮賢下士,廣招賓客,以擴大自己的勢力,因此養士(包括學士、策士、方士或術士以及食客)之風盛行。當時以養士著稱於世的齊國孟嘗君田文、趙國平原君趙勝、魏國信陵君魏無忌和楚國春申君黃歇,被後人封為戰國四公子。

當時的四公子概念與今天頗有不同。在國民政府時期,中國民間也有所謂的四公子之說,但指的都是官二代或富二代,都是年輕的一代,而且尚未到達個人權勢的頂峰。戰國四公子則非如此。

文章標籤

李師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精絕古國曾是個沙漠中的綠洲小國,位在崑崙山北麓、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,東臨且末縣,西連于田縣,北接阿克蘇地區沙雅縣,即今新疆民豐縣一帶。

有關精絕古國最早的記載見於班固《漢書》,書中說該國都城精絕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里,戶四百八十,口三千三百六十,勝兵五百人。精絕都尉、左右將、譯長各一人,地勢險阻狹窄。

文章標籤

李師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中國最初興築的長城其實與北方游牧民族無關,而是各諸侯國之間的防禦系統。在春秋戰國時代,類似的長城建築並不在少,目前已知的有齊長城、楚長城、中山長城、魏長城、鄭韓長城、秦昭王長城、燕長城、趙長城等。其中,最早的長城是齊長城。

齊長城位於山東省境內,西起今濟南市的嶺子頭,東至青島市附近入黃海,主要位在當時的齊魯國境,齊人稱之為巨防或長垣。齊長城建在泰沂山脈的分水嶺上,但不走山脊,而建築在山的陽坡陡險處。由主線及三條複線組成,西起平陽,經肥城、濟南、萊蕪、博山、臨朐、沂水、安丘、莒縣、五蓮、青島,至膠州入海,總長超過六百公里。

文章標籤

李師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Sep 12 Wed 2018 00:36
  • 餐叉

中國人傳統用筷子用餐,西方人傳統用餐叉用餐。但一般人可能不知道,中國人早先其實也用過餐叉用餐,後來或許因為有了方便好用的筷子,這才慢慢淘汰了餐桌上的叉子。

考古學者在青海的宗日遺址發掘出兩萬三千多件文物,其中包括一枚骨質餐叉。宗日遺址位在青海同德縣,是附近四個遺址的總稱,屬於新石器時代馬家窑文化在黃河上游分布的最遠處,距今約已4000年了。

文章標籤

李師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光緒元(1875)年,清廷命陝甘總督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,次年率軍西征。但在大軍西征之際,除了兵器與糧食外,日常生活用品供應是最大的困擾。西行沿途地區的物質原已不足,大軍所至,生活用品問題該怎麼解決呢?

左宗棠接受了部屬劉錦棠的建議,決定在軍營周圍畫出地方,專供商旅販售供應部隊的生活雜物,沿途並設立官店,供商販使用。同時,清政府也大力號召内地人支邊,隨軍供應生活用品。

文章標籤

李師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Sep 11 Tue 2018 00:32
  • 筷子

考古顯示,至少在新石器時代晚期,中國已開始使用筷子。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筷子,是安陽殷墟出土的一雙銅筷子。

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有一雙竹筷子,长17公分,直径0.3公分。這雙兩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漢圓筷子,現藏湖南博物館。後來,隋朝長安李靜訓墓出土了一雙銀筷子,則是目前發現最早的銀筷子。

文章標籤

李師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中正橋是台北市現存最老的橋。一般人可能很難想像的是,日本在1937年建成這座橋時,橋寬只有5.2公尺。今天,中正橋歷經四次拓寬,橋面已有24公尺寬了。

台灣光復之初,台北市有四大名橋:中正橋、光復橋、台北大橋和中山橋。除了中正橋外,其他三橋都已拆除,並另建了新橋。

文章標籤

李師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蒙古沒有蒙古烤肉,就像福州沒有福州麵,四川也沒有川味紅燒牛肉麵。這幾種烹調手法都是臺灣餐飲業創造出來的。

蒙古烤肉是知名相聲演員吳兆南所創。1951年,自大陸來台的吳兆南和幾個退休老兵,在台北市同安街底的螢橋旁開茶棚,兼賣烤肉營生。他們剛創立「烤肉香」時,每種肉都賣三塊錢,論盤計價,卻乏人問津,後來乾脆改成每人一美元(當時約合新臺幣三十四元)隨意吃,沒想到竟一舉打開了台北的烤肉市場,成為最早的吃到飽餐廳。

文章標籤

李師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常有人用竹籃打水來譬喻徒勞無功,因為用竹籃打水,用不了多久水就會漏光,最後總是一場空。

可是,用竹籃打水真的總是一場空嗎?竹編作品真就不能盛水嗎?別不信,確實有人用竹編編出了能盛水的用具。

文章標籤

李師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