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諸葛亮首次出師伐魏時,以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大軍一事流傳很廣,《三國演義》中有詩讚曰:
 
  瑤琴三尺勝雄師,諸葛西城退敵時;十五萬人回馬處,後人指點到今疑
 
雖然很多人知道,空城計的故事是《三國演義》作者羅貫中杜撰的,不過,羅貫中卻不是無中生有。
 
原來,早在西晉時,郭沖在《條亮五事》中就記載了這個故事:
 
亮屯於陽平....惟留萬人守城。晉宣帝(司馬懿)率二十萬眾....徑至前,當亮六十里所....將士失色,莫知其計。亮意氣自若,敕軍中皆臥旗息鼓,不得妄出庵幔,又令大開四城門,埽地卻灑。宣帝常謂亮持重,而猥見勢弱,疑其有伏兵,於是引軍北趣山。
 
《條亮五事》記述了諸葛亮當時不為人知的五件異事,明顯是在神化諸葛亮。陳壽編纂《三國志》時即未採信,後來南朝史家裴松之在《三國志注》中,更直接駁斥了郭沖的說法,指稱當時司馬懿在宛城,根本不可能到陽平與諸葛亮對戰。
 
裴松之說,陽平在漢中。諸葛亮初屯陽平時,司馬懿是荊州都督,鎮守宛城。直到曹真死後,司馬懿才開始與諸葛亮在關中對抗。魏國曾下令司馬懿自宛由西城伐蜀,但因霖雨不果。這段期間,諸葛亮和司馬懿從未在陽平交手過。
 
也因此,後人多認為這件事純屬小說中虛構的故事。
 
不過,在三國戰亂頻仍之際,空城計確實出現過--只不過與諸葛亮無關。
 
著名的例子是趙雲的漢水之戰。據《三國志》記載,當時曹操在北山下運糧,黃忠率大軍前往奪取,但過期未還。趙雲便率數十騎出營尋找,不巧遇上曹操大軍,趙雲遭包圍後突圍退卻,曹兵直追到趙雲營前。
 
當時,趙雲軍營中已沒有多少士兵,副將打算閉門死守,趙雲卻下令大開營門,但偃旗息鼓。曹軍擔心有伏兵而退卻時,趙雲軍中反而突然雷鼓震天,勁弩紛出。曹兵慌張之餘自相踐踏,不少人墮入漢水而死。
 
曹操吃了空城計的虧,其實他自己也用過空城計。公元195年,呂布率兵萬餘人進攻曹操,《三國志》武帝本紀說:時太祖兵少,設伏,縱奇兵擊,大破之。
 
裴松之注引《魏書》的記載更明確:(當時)兵皆出取麥,在者不能千人,屯營不固。太祖乃令婦人守陴,悉兵拒之。屯西有大堤,其南樹木幽深。()布疑有伏,乃相謂曰:「曹操多譎,勿入伏中。」引軍屯南十餘里。
 
曹操把大部分兵力派出去收割麥子了,營中留守的不到千人,只得下令連營中婦女也加入防守。由於曹操屯營的西側有大堤防,南方樹木幽深。呂布懷疑有埋伏,便引軍向南撤了十多里。
 
隔天呂布大軍再到曹營前,曹操已派出一半兵力埋伏在堤防內側,另一半在外側。呂布派輕裝士兵前往挑戰,卻被曹軍包圍,步騎兵同時進攻,大破呂布軍,奪取鼓車,直追到呂布軍的營寨才退回。
 
空城計是一種心理戰,不僅用於守城,也用於敵眾我寡的遭遇戰。在正史中,最早出現的空城計出現在春秋時代。根據《春秋左氏傳》:
 
秋,子元以車六百乘伐鄭,入於桔柣之門....及逵市,縣門不發,楚言而出。子元曰:鄭有人焉。諸侯救鄭,楚師夜遁。
 
楚國令尹子元親率兵車六百乘進攻鄭國,已經兵臨鄭都城下。鄭國大夫叔詹大膽用了空城計。楚軍見鄭都連內城閘門都沒有放下,議論一陣後,決定暫時撤退。幸好前來援鄭的諸侯及時趕到,楚軍只得連夜撤走。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散文筆記 生活綜合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李師鄭 的頭像
    李師鄭

    李師鄭的部落格

    李師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