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時節雨紛紛,
路上行人欲斷魂;
借問酒家何處有,
牧童遙指杏花村。

杜牧這首《清明》,和李白的《淨夜思》一樣,都是國人耳熟能詳的古詩。《清明》也是杜牧七絕中最為人熟知的一首。

可惜的是,這首詩既不是杜牧的作品,詩名最早也不叫《清明》。

文學作品有個有趣的現象,縱使是當代名家嘔心瀝血的作品,問世之初曾洛陽紙貴,流傳廣泛,多數仍有可能經不起時間考驗,不久後就乏人問津,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中。相反的,一些沒沒無聞者的偶然之作,卻也可能傳頌後世。這首詩即是一例。

杜牧在唐宣宗大中六(852)年病逝後,外甥裴延翰將他的詩文集成《樊川文集》20卷,流傳至今,集中沒有這首詩。北宋時,有人蒐集杜牧的散佚作品,先後又編了《樊川別集》和《樊川外集》各一卷,雖然收錄了一些並非出自杜牧的詩,卻也沒有這首詩。

根據現有可稽的文獻,這首詩最早出現在南宋末年,《錦繡萬花谷後集》卷26。但在《錦繡萬花谷後集》中,這首詩名為《杏花村》,而非後來馳名的《清明》。

更值得玩味的是,《錦繡萬花谷後集》收錄的作品都會書明作者,唯獨這首詩只注明「出唐詩」,沒有標出作者。

這首詩署名杜牧並改題為《清明》,最早見於南宋末年的《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》。這本《千家詩》銷行很廣,據稱是南宋詩人劉克莊編選而成。

據考證,《千家詩》其實是書商盜用劉克莊之名編出的一部詩選,而劉克莊在所寫的《後村詩話》書中,對杜牧詩雖提出了不少精闢看法,卻沒有隻字提及《清明》。

綜合這些資料應可斷定,在杜牧離世三百多年後,《清明》一詩才問世。

正因為這個原因,後世專研杜牧詩的文人,幾乎沒有人提這首詩。後來,清康熙年間編製《全唐詩》時,收錄了五萬首唐詩,也沒有這首詩。換言之,歷來態度嚴謹的學者早已否定《清明》出自杜牧。

《清明》一詩到底是誰寫的,現已不可考了。

或許你會想問,既然《清明》並非出自杜牧之手,為什麼一直以來還有那麼多人認定這個錯誤?這篇文章或可供你參考:

http://culture.people.com.cn/GB/70806/116544/11617445.html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散文筆記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李師鄭 的頭像
    李師鄭

    李師鄭的部落格

    李師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